計畫名稱
有機栽培柑橘果實副產物加值開發及其數位行銷服務
主要營業項目
柑橘、綠竹筍與蔬菜等有機生鮮農產種植及其加工產品生產及行銷

計畫緣起
柑橘類水果為新竹竹東重點特色產業之一,國內柑橘產業面臨最大的產業問題,主要為生產過剩與產期問題,柑橘類生產期大多集中在11 至2 月間,產期初期與後期需求量大於供應量時,常導致價格高漲,而柑橘的主要生產期,又常導致價格偏低甚至崩跌,致使農友管理意願低、果實品質不高,導致國內柑橘產銷常產生失衡的現象。希望透過新竹縣政府SBIR 計畫的補助及輔導,將在地有機農產品多元化開發為高值化機能性食材配料或民生產品,希望能改善季節性作物產銷失衡導致商業收益不佳的現況,並提升有機農業作物及產品在市場銷售端的經濟產值。
計畫重點
柑橘果實全果經榨汁後,49% 至69% (w/w) 為廢棄果渣,部分會以堆肥或做為動物飼料方式處理,其餘則
以廢棄物方式處理。然而,果渣副產物富含醣類、膳食纖維、果膠及甲基類黃酮等機能性成分。
利用結合智能熱泵乾燥、生物性質地改質等友善環境的潔淨製程,開發可提升柑橘果渣副產物營養效價的商業化複合製程技術,亦進一步利用機能性粉體包覆技術,開發優質具高營養密度柑橘風味的高蛋白粉體輔料,使其能應用作為運動/ 醫療營養品、烘焙及保健食品之機能性素材,藉以開發多元化在地特色化產品,提高新竹地區有機柑橘類農產加工品之亮點與經濟產值。
計畫創新
1、開發可商業化之有機柑橘果渣副產物質地暨營養效價改質的綠色製程技術。
2、將不適食用的有機柑橘副產物/ 格外品轉化為可多元化運用在植物基食品、烘焙產品等新穎食品配料,可有效提高有機柑橘類作物之經濟產值。
計畫執行心得
初次參與新竹縣政府辦理的地方型補助計畫,計畫執行期間,面臨公司擴建搬遷、原料收集與技術開發及計畫執行經驗不足等諸多工作執行瓶頸,有幸在縣府計畫承辦長官及法人輔導單位的積極協助與輔導下,使本計畫能順利建置有機寬皮柑副產物加值開發雛型系統,成功提升了有機寬皮柑加值副產物的產業價值。


